【壮士断臂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壮士断臂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修传》中的典故。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英勇的战士在关键时刻割断自己的手臂”,比喻为了保全整体或更大的利益,不得不做出牺牲局部、甚至痛苦的决定。它常用于形容在面临重大抉择时,为了长远目标而果断舍弃眼前利益的行为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壮士断臂 |
拼音 | zhuàng shì duàn bì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修传》 |
字面意思 | 英勇的战士割断自己的手臂 |
引申含义 | 为保全大局,敢于牺牲局部利益 |
使用场景 | 用于描述决策时的果断与牺牲精神 |
情感色彩 | 褒义,带有悲壮和英雄气概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壮士断臂”最早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修传》,原文提到:“夫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。今若断臂以全其身,亦何伤乎?”这里用“断臂”来比喻为了保持名节而作出的牺牲。后世引申为一种为了更大利益而忍痛舍弃小利的象征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壮士断臂”常被用来形容企业或个人在面对困境时,采取果断措施进行“瘦身”或“转型”,虽然短期内会受到损失,但长远来看有助于生存和发展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商业领域:
在经济危机中,公司决定关闭部分亏损部门,虽令人惋惜,但也是一种“壮士断臂”的明智之举。
2. 政治决策:
面对复杂的局势,领导人选择放弃某些短期利益,以换取国家的长远稳定,体现了“壮士断臂”的精神。
3. 个人成长:
有人为了追求理想,毅然放弃高薪工作,踏上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,这也是一种“壮士断臂”的勇气。
四、成语与其他类似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壮士断臂”的异同 |
以卵击石 | 用弱小的力量对抗强大的对手 | 不同,强调力量悬殊 |
顾全大局 | 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 | 相似,但“壮士断臂”更强调牺牲 |
破釜沉舟 | 下定决心,不留退路 | 相似,但“壮士断臂”更侧重牺牲 |
五、总结
“壮士断臂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现代人面对困难时的一种精神象征。它告诉我们,在关键时刻,敢于做出艰难抉择,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。这种精神在商业、政治乃至个人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